永和都市网
台州9月19日电(记者 范宇斌)1949年2月17日拂晓,东海之滨的三门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,誉之为“浙江红旗第一飘”。此后,台州各地相继迎来解放的曙光。
图为:千年台州府城临海 范宇斌 摄斗转星移,世事变迁。70年来,台州逐步从“一穷二白”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市,台州的GDP从1.32亿元跃升到4875亿元,财政总收入从480万元跃升到745亿元,并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、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和市场经济先发地。
图为:海门老街保留了台州椒江的城市记忆 范宇斌 摄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表示,70年的沧桑巨变,台州最鲜明的特征,就是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;最厚实的家底,就是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;最显著的变迁,就是凸现了港产城湾一体发展的现代化湾区城市架构;最喜人的成就,就是全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图为:2018年9月28日,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正式通车,台州玉环从此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范宇斌 摄城事:从“临海时代”到“椒江时代”
“东海之滨,有城以临,瀚海之垠,独胜其名”。临海,负山濒海、环江抱城的三台故地,自西汉始元二年(公元前85年)设县,一直是台州郡、州、府等所在地。
从东湖时代迈入灵湖时代,再向灵江时代进发。在地图上看临海,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与水系紧密相关。70年变迁,临海城区的版图扩大了整整16倍。
图为:台州温岭石塘沿海风光 范宇斌 摄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,临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底蕴传承之间找突破,在古城的保护与新城的发展之间找平衡,拥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宜居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金名片。
1994年8月,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,行政中心移设椒江,椒江撤市设区,成为台州市主城区,市委、市政府驻地。
从海门老街到十字马路,从台州经济开发区商业街到市府大道、商务区,从商贸核心区到“一江两岸”……70年时光,见证了椒江从滨海小镇到美丽新府城的拔地而起。
据今年70岁的台州市民牟重行回忆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门是一个老旧的小城镇,石板路铺就的海门老街店铺林立,水泥房、洋房等各类建筑宛如“小上海”。
从千年府城临海,到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“三区”,作为全国少有的组合式城市,70年来,台州城市化率从23.6%提高到60.3%,全市域加快向湾区城市形态演进,初步形成“三湾联动、山海呼应”的市域发展新格局。
开放:再无“鸟也不下蛋的地方”
地处浙江沿海的台州,深知“一路不通,制约一片;区域发展,交通先行”。
图为:台州路桥十里长街 范宇斌 摄海岛县市玉环境内青山起伏,海水连绵,这方美丽的土地却面临多丘陵少平原、多海涂少耕地、多咸水少淡水等发展瓶颈,过去对外交通以沿海运输为主。
图为:台州天台因境内天台山而得名,以佛宗道源、山水神秀著称 范宇斌 摄20世纪80年代初,深圳客商把这里形容为“鸟也不下蛋的地方”。
直到1977年,宽约13米、长约142米的漩门大坝如巨龙镇住了肆虐的海水,漩门两岸的手握在了一起,架起了玉环从海岛小县向经济强县发展的腾飞之路。2018年9月,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通车。从此,山海再也拦不住漫漫归途。
图为:台州仙居绿色崛起 范宇斌 摄从一个离岸孤岛,跻身“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”,从“一农二渔三盐”的传统经济格局转向工业强县,从“无国道、无高速、无铁路”的偏僻海岛迈向现代化海湾城市……玉环人用艰苦卓绝的创业,用70年成功打造了令各界瞩目的“玉环现象”。
台州是一座山海水城,水是其灵气之所在。“百路千桥万家市”,千年的集市贸易孕育了今日路桥“无街不市、无巷不贩、无户不商”的商贸特色。
而在1994年撤镇建区初期,路桥城区交通建设滞后:104国道穿境而过、三条街(十里长街、新大街、镇中路)组成了城区的基本框架。
今年73岁的路桥市民陈伟滨说,当时大家编了一句顺口溜“夜宿小商品,上班商业城,出行靠走路”,而今交通便捷,道路宽敞又干净,出行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70载砥砺奋进,台州各地日新月异,基础设施日渐完善。预计2021年底,杭绍台高铁将建成通车,这也是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;台州机场改扩建全面开工进入倒计时;已经在建的城市轻轨S1,将连通温岭、玉环到台州,也将椒黄路三区之间的通行时间再次压缩。
图为:台州大陈岛是一座有着红色记忆的“东海明珠”,铸就了大陈岛垦荒精神 范宇斌 摄发展: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
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,台州各地逐渐释放改革活力。
在此背景下,台州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、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、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、第一条民资控股高铁,创造了以“民营主导+政府推动”为主要特征的“台州现象”。
图为:台州“大水缸”黄岩长潭水库 范宇斌 摄从“一穷二白”到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,从股份制改革到“制造之都”。台州这片“一遇雨露就发芽,一有阳光就灿烂”的热土,民营经济在此诞生、发展、壮大。
在温岭,一批批股份合作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为温岭经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,实现了从农渔业县向现代工贸名市的华丽转身。
在黄岩,随着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的推出,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模具之乡、中国工艺品之都、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、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。
如今,台州拥有汽车及零部件、医药医化、航空航天、模具塑料、泵与电机、智能马桶、缝制设备等七大主导产业,培育了2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具有156个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“隐形冠军”产品,上市公司数量达53家。台州已成为观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“风向标”城市。
“一座城市的变化,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变化。”谈及天台70年巨变,天台县社科联特约研究员许世琪如是说。
天台因境内天台山而得名,以佛宗道源、山水神秀著称。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,天台人走出了封闭的大山,赚了钞票,见了世面——近20万在外天台商人带给家乡的不仅是资金,还有城市发展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实打实的项目,已成为天台“名县美城”建设最为倚重的力量。
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山区县——仙居,素有“仙人居住的地方”之美称。70年来,坐拥青山绿水的仙居一直在寻求振兴之路。面对地理位置较偏、产业资源落后等“先天弱势”,仙居脚踏实地、奋勇直追,完成从“差生”到“优等生”的进阶之路。2018年,仙居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。
谈及未来,陈奕君表示,大陈岛垦荒精神指引台州前行,台州将以“垦荒”“拓荒”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,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,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,谱写浙江“两个高水平”建设的台州篇章。(完)
上一条
下一条
推荐